1.单选题- (共9题)
1.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此表可以证明
| 中原 | 西北 | 东北 | 江南 | 岭南 |
战国 | 117 | 29 | — | — | — |
西汉 | 238 | 54 | 13 | 47 | — |
东汉 | 467 | 95 | 41 | 138 | 29 |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
C.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
2.
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
B.是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而导致的特殊现象 |
C.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
D.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而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
4.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A.《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王蠹”之一 |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
5.
盐铁专卖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下列对这一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 B.没有直接征税,人民的反感较少 |
C.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的剥削方式 | D.是中国古代国有经济的一种尝试 |
6.
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诸多商品收归官营,在社会意识中努力形成一种以商”为贱的风气。在客观上
A.推动了官营企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 B.导致商品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 |
C.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很缓慢 |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顺利发展 |
7.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
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
8.
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专家指出:张衡实有其人,但教科书中介绍的地动仪模型,实际上是当代的复原品。迄今为止,学者们依据多种原理“复原出了多种地动仪,无一能够实现《后汉书》中说的测定“震之所在”,由此,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所以教育部决定删除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由此可见
A.《后汉书》为二手史料缺乏可靠性 |
B.历史现象因时代久远而任人评说 |
C.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印证地动仪真伪 |
D.历史研究离不开理性与科学精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