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予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予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 |||
忠孝类 | 节义类 | 功名类 | 风情类 |
1.苏武:《牧羊记》 2.蔡伯喈:《琵琶记》 3.苏茧:《鹦鹉记》 4.刘殷:剧名不详 5.五伦:《全备记》 6.姜诗:《跃鲤记》 7.凯文:剧名不详 8.杨显:剧名不详 9.玉箫女:《玉环记》 10.刘锡:《宝莲灯》 11.朱寿昌:剧名不详 12.赵氏孤儿:《八义记》 13.蔡端明:《洛阳桥记》 14.三省半:剧名不详 | 15.孟道:剧名不详 16.杨氏:《杀狗记》 17.杨正卿:剧名不详 18.李彦贵:《卖水记》 19.文俊:剧名不详 20.王十朋:《荆钗记》 21.孟琰:剧名不详 22.包文拯:《包公案》 23.韩朋:《十义记》 24.冯京:《三元记》 | 25.薛仁贵:《白袍记》 26.韩信:《千金记》 27.曹彬:剧名不详 28.班超:《投笔记》 29.苏秦:《金印记》 30.刘知远:《白兔记》 31.吕蒙正:《破窑记》 32.傅春卿:剧名不详 33.薛登山:《薛家将》 34.文显:剧名不详》 35.朱买臣:《渔樵记》 | 36.《拜月亭记》 37.梁山伯:《同窗记》 38.陈三:《荔镜记》 39.薛荣:《合钗记》 40.《西厢记》 |
14种 | 10种 | 11种 | 5种 |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2题)
4.
《韩非子·诡使》曾说:“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库)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摇赋,而上不得者万数。”这反映了战国后期
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 |
B.地方割据势力扩大 |
C.农业人口不断减少 |
D.生产关系有所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