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材料二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况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 国别 | 公司 | 船只(艘) | 吨位 |
1875 | 中国 | 招商局 | 4 | 5860 |
1887 | 英国 | 太谷、怡和 | 7 | 13922 |
1898 | 日本 | 大阪 | 4 | 6581 |
1899 | 德国 | 瑞记、美最时 | 5 | 5743 |
材料二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况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材料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选定一个史实和“推一拉”理论中的一个角度,对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史实与角度,探讨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3.单选题- (共17题)
3.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4.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
5.
下表为两位当代学者对于清代中前期全国中长途商品粮运量(单位:万石)的研究分析。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研究者 | 长江水系运量 | 运河水系运量 | 珠江水系运量 | 海上运量 | 其他运量 |
学者一 | 1750~2350 | 1200~1700 | 400 | 1000 | 400 |
学者二 | 1850 | 2350 | 320 | 1800 | 1680 |
A.两学者的研究数据准确无误 |
B.运河沿岸是粮食的主要产区 |
C.内陆水运是运输的主要途径 |
D.粮食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
6.
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城市 | 商税额 |
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 82000贯 |
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45000贯 |
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 | 41000贯 |
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 67000贯 |
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 | 6600贯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 |
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 |
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 |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
A.宋都东京高度繁华 |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 |
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 |
8.
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此举说明:
A.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 |
B.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 |
C.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 |
D.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
9.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10.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
A. 班固有农商皆本意识 B. 汉朝废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士农工商等四民平等 D. 重农抑商政策顺于民心
A. 班固有农商皆本意识 B. 汉朝废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士农工商等四民平等 D. 重农抑商政策顺于民心
11.
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悬殊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A.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 |
B.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 |
C.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
D.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
12.
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 |
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
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 |
D.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 |
13.
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 |
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
14.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15.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
B.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
16.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
B.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
C.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
17.
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轧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材料说明
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C.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D.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
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C.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
D.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
18.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农业合作化 |
B.人民公社化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