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 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63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2010年8月18日,新余绣娘加班加点赶绣出的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面世,与真品邮票相媲美,将被中国邮政博物馆收藏。《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简答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3.单选题(共6题)

3.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4.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5.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6.
东汉崔蹇《政论》记载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该工具是
A.AB.BC.CD.D
7.
明代思想东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反映当时苏南
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B.地主圈占大量土地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8.
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选择题(共2题)

9.

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

10.

我国“吃小米,住窑洞,唱信天游”的地区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