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有何作用?
(4)材料三、四中的两种牛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
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有何作用?
(4)材料三、四中的两种牛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肢,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浸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肢,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浸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单选题- (共9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