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综合测试2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59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那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条款,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1)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指出该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归纳材料二中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概括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材料三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据统计,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
——《世界史》
(3)据材料三指出,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单选题(共16题)

3.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这里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C.非洲奴隶成就“工业化革命”
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4.
《刚果真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A.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5.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历史……‘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6.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7.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8.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塞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9.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进行殖民掠夺
D.奴役他方民众
10.
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00周年之际,法国举办了世博会。下图所示建筑就是为这届世博会建造的,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
11.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2.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13.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在华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C.洋务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
14.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5.
(题文)《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16.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天津开平煤矿
D.安庆内军械所
17.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D.抵制西方侵略
18.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D.“近代工业的起步”

3.选择题(共1题)

19.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