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6课 近代前夜的展与迟滞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59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参考材料信息,简要指出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2.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工开物》所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3.
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临时工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直接说明当时苏州
A.丝织业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形成劳动力市场
D.“机房”规模较大
4.
下列“15、16世纪东西方航海基本情况对比表”反映出的中国的航海事业在明清时期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的船队耗资巨大,不计经济效益
②西方远航的目的的在于获取利益,远航的动力有保证
③中国政府禁止船队出海
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方
私人航海探险船队
股份公司和王室赞助等
探险、寻找黄金和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6.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
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这一场景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
C.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
8.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
9.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3.选择题(共1题)

10.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