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ニ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体制历经多次变革,到30年代中期才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体制在30年代曾引起世界的关注,其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有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得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己的富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20世纪30年代经济体制“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体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的重大事件,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材料一 20世纪ニ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体制历经多次变革,到30年代中期才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体制在30年代曾引起世界的关注,其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有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得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己的富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20世纪30年代经济体制“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体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的重大事件,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
材料三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2.单选题- (共9题)
3.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4.
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更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更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明朝中后期集市数量不断增长说明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D.北方州县集市的密度超过南方 |
5.
《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
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
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 |
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
6.
《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对谷物的需求量很大。在从事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的主要港口但泽,黑麦、大麦和燕麦的价格在1550至1600年间分别上涨了247%、187%和185%。这种情况促使(东欧)谷物及其他原料的出口量大大增加。上述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的贸易逆差严重 |
B.圈地运动的推动 |
C.西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化 |
7.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
C.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
D.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
8.
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这说明当时洋务官员
A.无视中外商战中华资流向 |
B.注重吸引民间资本求富 |
C.竭力防范官僚和商人沟通 |
D.加强对民族资本的控制 |
9.
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
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
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 |
10.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 B.分田到户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D.走合作之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