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曰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纺织业中心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三(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盐铁论•复古》
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曰受值。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四、五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於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其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哪一观点更有道理?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材料一《康熙松江府志》中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曰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试分析上述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
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
①长期领先于世界
②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③规模不断扩大,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成相应的变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A.规模大 |
B.耗费大 |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A.荀子所说的”中国“是指当时的中原地区 |
B.当时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当时已经存在远距离的地方性的物产交换 |
D.商业已突破官府垄断的束缚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弩”(商鞅) |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
3.选择题- (共4题)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blank#}1{#/blank#}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blank#}2{#/blank#}(填“得”或“失”)电子.
(3)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lank#}3{#/blank#} .
第30届伦敦 | 第29届北京 | 第28届雅典 | 第27届悉尼 | 第26届亚特兰大 | |
中国 | 38 | 51 | 32 | 28 | 16 |
俄罗斯 | 24 | 23 | 27 | 32 | 26 |
(Ⅰ)根据表格中两组数据完成近五届奥运会两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数值,给出结论即可);
(Ⅱ)甲、乙、丙三人竞猜今年中国代表团和俄罗斯代表团中的哪一个获得的金牌数多(假设两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不会相等),规定甲、乙、丙必须在两个代表团中选一个,已知甲、乙猜中国代表团的概率都为 {#mathml#}{#/mathml#} ,丙猜中国代表团的概率为 {#mathml#}{#/mathml#} ,三人各自猜哪个代表团的结果互不影响.现让甲、乙、丙各猜一次,设三人中猜中国代表团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