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各洋行为减少彼此竞争,乃于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间成立公行(实似公会),次年,粤海关监督命令未加入公行之商人不得与外人接触,若有欲作瓷器贸易者需缴纳20%之货价予公行,茶叶买卖须纳40%。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除经济优势外,西北欧还拥有对经济利益格外敏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气氛。荷兰、英国甚至法国的贵族决不是轻蔑地看待经商事业,他们总是乐于参加任何有可能获利的商业冒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中外贸易交流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世界贸易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的中国和近代早期的西欧在对外贸易上存在
的主要不同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站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自辛酉(1921年)以后,情形适得其反。本届(1922年)营业因原料缺乏价格腾贵,而制成面粉为洋粉所牵制,不能随麦价俱增。营业困难情形,为从来所未有……今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材料二: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次年10月,即获得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2年1月,中共中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央出台《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要求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此后,人民公社逐渐解体。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
材料三:全面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加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工业发展面临什么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些问题?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

2.单选题(共12题)

3.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小农经济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雇佣劳动盛行
D.赋税徭役沉重
4.
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5.
《吕氏春秋•上农》中说:“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为消除这一现象,历代统治者多
A.重视“民贵君轻”的思想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6.
从王室、贵族到学者、海员都想在大西洋上找到一条通达东方的发财之路,其具体想法则集中在从大西洋往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并绕过非洲而到东方这条路线。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A.葡萄牙人的海上探险
B.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C.西班牙的殖民探险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7.
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编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思考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对世界的影响,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8.
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述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是
A.国际垄断组织
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张
C.殖民统治机构
D.垄断贸易并协同殖民统治
9.
1904年的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垄断组织掌握着美国的经济命脉
B.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突出
C.美国大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D.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加快了科技革命
10.
据1913年成立的美国联邦工业委员会提供的报告,在美国占全国2%的富人拥有全国总财富的60%,而占人口65%的穷人只拥有5%的财富。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B.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垄断组织成为国家利益的代表者
D.联邦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11.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曾在奏折中的说:“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有事可以御悔,无事可以示威”。以下实践活动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江南制造总局设计制造军舰
C.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D.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2.
1961年2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社员除耕种不超过当地耕地5%的自留地外,还有权开垦荒地、饲养家禽、从事渔猎、采集和手工生产等;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都归社员所有,都归社员支配。此规定
A.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有利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
D.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13.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
14.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特点是
A.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
B.鼓励消费发展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经济作用
D.国家干预经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