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材料: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商业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商业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A.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
B.逐步走向定型落后 |
C.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
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
6.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工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
B.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
D.奴隶制生产关系 |
7.
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
10.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
B.地主土地私有制 |
C.农民土地私有制 |
D.均田制 |
12.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