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五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5)从材料五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五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5)从材料五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加深对中国工商业发展史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材料一中“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是指什么政策?简要分析从汉到清中国传统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材料一中“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是指什么政策?简要分析从汉到清中国传统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 (共20题)
3.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这说明汉朝
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 |
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
C.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
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
4.
钱穆说,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均田制的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
B.井田制下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
C.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 |
D.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 |
5.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个体手工业 |
6.
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莞(“莞”即“管”)盐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yōu)(农具)淡食”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莞(“莞”即“管”)盐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yōu)(农具)淡食”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 | B.③②④① | C.②③④① | D.④①③② |
7.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
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8.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
9.
某同学搜集到明代的土地登记簿“鱼鳞图册”,册中将土地山塘挨次排列绘制成图,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负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该图册是
A.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
B.明朝政府奖励从荒的证据 |
C.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
D.明朝为限制租佃关系的发展而公布的地契 |
10.
清朝实行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1.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这一时期”是指
A.1500至1763年 |
B.1300至1499年 |
C.1765至1900年 |
D.20世纪上半期 |
12.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3.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14.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
15.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C.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
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
16.
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说明了
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
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
C.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
D.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 |
17.
下列各项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
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
A.①③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19.
(题文)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具体内容为:国家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下列选项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
C.说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 |
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彻底结束 |
20.
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
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
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
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2.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世界市场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程度高 |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 |
C.美国是福利国家,商品价格低廉 |
D.政府干预经济,强制降低钢铁价格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