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化学术界称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世纪”,16世纪是“宗教改革的世纪”,17世纪是“力学世纪”,18世纪是“启蒙世纪”,19世纪是 “科学的世纪”。
材料二: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材料三:***曾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事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世纪”、“力学世纪”、“科学的世纪”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3分)
材料一:文化学术界称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世纪”,16世纪是“宗教改革的世纪”,17世纪是“力学世纪”,18世纪是“启蒙世纪”,19世纪是 “科学的世纪”。
材料二: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材料三:***曾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事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世纪”、“力学世纪”、“科学的世纪”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3分)
2.
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人类生活的宁静。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技的威力。
(科技推动发展)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型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材料二: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尔发明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材料一中哪一事件点燃了机器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是谁,其研究集中在哪一领域?(3分)
(2)材料一中英国发明的“新生产方法”是什么?(1分)
(科技打破宁静)
材料三:据统计,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材料四: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的不断进步大大加速
了航空兵的发展,一战中航空兵由辅助兵种发展为独立兵种。化学兵也于1915年应运而生。通信兵装备了电话机、电报机以及电传打字电报机等,而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也使译码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汽车兵也随着汽车运输的大量运用而应运而生,并大大改进了后勤工作,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场战争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工业生产首次产生污染是当时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又是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所造成的?(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什么?材料四中各种新技术广泛用于一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科技推动发展)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型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材料二: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尔发明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材料一中哪一事件点燃了机器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是谁,其研究集中在哪一领域?(3分)
(2)材料一中英国发明的“新生产方法”是什么?(1分)
(科技打破宁静)
材料三:据统计,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材料四: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的不断进步大大加速
了航空兵的发展,一战中航空兵由辅助兵种发展为独立兵种。化学兵也于1915年应运而生。通信兵装备了电话机、电报机以及电传打字电报机等,而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也使译码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汽车兵也随着汽车运输的大量运用而应运而生,并大大改进了后勤工作,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场战争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工业生产首次产生污染是当时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又是哪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所造成的?(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什么?材料四中各种新技术广泛用于一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材料二: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一场伟大的内战”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与材料一中的战争在革命任务上有何不同?(3分)
(3)材料三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主持改革的沙皇是谁?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3分)
(4)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的转型”表现在哪里?(1分)
材料一:列宁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材料二: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一场伟大的内战”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与材料一中的战争在革命任务上有何不同?(3分)
(3)材料三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主持改革的沙皇是谁?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3分)
(4)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的转型”表现在哪里?(1分)
2.选择题- (共18题)
6.
在世界史概念里,“中古”一词也可以称为“中世纪”,我们所说的西方的“中世纪”就是从此而来,下列哪一句谚语最能反映“中古”西欧社会的状况(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B.“条条大路通罗马” |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
7.
下列符合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的是( )
A.传播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
B.传播了自己创造的0到9的计数法 |
C.发明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条件 |
D.传播了伊斯兰教文化和阿拉伯医学 |
10.
如果你是14—16世纪欧洲具有新思想的艺术家或文学家,你会把下列哪一时代风潮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
A. 宣传神学思想 B. 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崇尚民主、平等与法制
A. 宣传神学思想 B. 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崇尚民主、平等与法制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等内容,西方早在17、18世纪这些观念就深入人心。下列文献与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有关的是( )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20.
下面关于下图事件所引发的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8年11月 |
C.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
D.1917年,美国参战,增强了正义一方的力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