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3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统治者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

2.单选题(共27题)

3.
《荀子·富国》中记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生产力水平高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有“布衣将相”之说,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棉
②早期的瓷器不过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③曲辕犁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
④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从材料可见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6.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这说明
A.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
B.君主专制下的失策
C.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D.清朝严格实行海禁
7.
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8.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9.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0.
下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11.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D.②③④
12.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
13.
在全国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14.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
15.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6.
该图是清前期《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剑桥商市。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
C.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D.商业市镇兴盛
17.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为重要的历史分期点,你认为以1500年为分期点的主要依据是
A.1500是一个整数时间,容易记忆
B.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1500年是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D.1500年前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9.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
B.蒸汽和石油
C.石油和电力
D.电力和核能
21.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22.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敦发明汽船
23.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4.
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该项技术革命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技术革命
C.内燃机的发明
D.通信技术发明
25.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26.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7.
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商主义的影响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代议制民主的巩固
28.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
下表为《近代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销量统计表》,就其反映的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61年
625
312.5
202.5
110
1871年
819
409.5
202.5
207
1886年
934.9
567.46
205
362.46
 
A.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不断减少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商品经济在近代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

3.选择题(共4题)

30.Which “ow” hav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发音)?
31.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    )

32.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    )

33.爷爷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25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25 ,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