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3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有哪些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4.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5.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6.
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这反应了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7.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占到主导地位B.商品经济已经渗透浙江农村
C.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D.当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8.
此一时期,北方生产的棉花,水运卖至南方;南方织成的布,水运卖至北方。江苏松江的织造很有名,所需棉花多赖北方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种情况的特点是什么?应该是哪个时期的现象?
A.运河贯通南北,应是唐代B.经济甚为繁荣,应是宋代
C.商品区域分工,应是明代D.商业城市初兴,应是清代
9.
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新政”等,其中最能体现其是回应西方冲击的是
A.同治中兴
B.同光新政
C.洋务运动
D.自强新政
10.
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①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②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③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
④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1.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出现 B.处(1919年前后)这一发展高峰的最重要原因是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发展曲折图
A.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12.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各种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选择题(共3题)

13.“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14.“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15.“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