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及其复原图
材料三: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一:“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及其复原图
材料三: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2.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摘编自《南翔镇志》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解。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自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解。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自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0题)
4.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自古以来中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下列有关
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国的郑国渠工程和楚国的都江堰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
B.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坎儿井”源于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C.西汉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泛地区的广袤土地得以重新耕种 |
D.隋唐时期,南方用立井水车、北方用高转筒车作为工具灌溉农田 |
5.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的描述: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它应该处于以下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 )
A.山东经济区 | B.山西经济区 |
C.江南经济区 |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
6.
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
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
7.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
B.西汉 |
C.东汉 |
D.隋唐 |
8.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粉彩瓷器 |
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
10.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1.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12.
“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不公平 |
B.经济重心南移 |
C.商品经济发展 |
D.中央集权加强 |
13.
汉初时,政府规定“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禁令松弛,北宋时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及其子弟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反映出
A.朝廷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
B.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冲击 |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
D.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