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


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依据材料一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依据材料一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欧洲 | 23.2% | 28.1% | 34.2% | 53.2% | 61.3% | 62.0%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3题)
3.
明代对各国朝贡物品如国王、王妃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贸易收购;其他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这反映出( )
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经大大放宽 | B.朝贡贸易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 |
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 | D.中外协定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
4.
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 B.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
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 D.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
7.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
B.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
D.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
9.
《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
A.田庄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家庭手工业 |
10.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唐 | 宋 | 明 | 清 |
河南 | 15 | 16 | 2 | 1 |
江苏 | 7 | 8 | 17 | 49 |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
11.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
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
12.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闭关锁国政策 |
B.重农抑商政策 |
C.土地私有制 |
D.盐铁专卖政策 |
14.
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
A.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
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
C.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 |
D.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 |
15.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A. 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 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 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 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A. 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 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 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 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16.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
17.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 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 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 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 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
19.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发了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
C.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
D.加剧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20.
(题文)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
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 |
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 |
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 |
21.
1761年英国“奖励工艺协会”一则文告中说:“本协会得知,当男女纺工因收获而在田间的时候,毛织品、麻织品和棉织品的制造者们便感到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工人,以便能够继续交活给织工去做;……协会认为必须奖励各种适宜于补救这种情况的探索。”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获得此协会奖励的是
A.凯伊 |
B.哈格里夫斯 |
C.卡特菜特 |
D.瓦特 |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
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 |
B.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 |
C.工业对工人的科学素养要求高 |
D.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
23.
“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指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24.
从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中,能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发展 |
B.近代中国基本实现近代化 |
C.上海最先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D.近代中国东西部均衡发展 |
25.
下图是1892-1910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新增工厂的数量变化情况,该图说明


A.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减弱 |
B.洋务运动得到了深入发展 |
C.中国近代化阻力有所减弱 |
D.实业救国的理想初步实现 |
3.选择题- (共2题)
26.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与圆盘O、O'之间不打滑.将三个相同的小物块分别放在圆盘O、O'边缘的A、B两点和圆盘O上的C点,三个小物块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A、B、C三物块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A=2rB,rC=rB.小物块A、B运动的线速度之比和小物块B、C运动的周期之比分别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