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73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朝雍正帝说: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乡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墜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有所难行,惟在平日刘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向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卒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家实录》卷57
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对农工商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2.
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利之驱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这主要反映了
A.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
B.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
C.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的繁荣
D.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
3.
下表为现代科学对几种耕畜牵引力测试的结果。两汉时期由于缺少壮牛,多用牯牛拉犁拱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普及,且最为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是
耕畜
单位
牵引力
壮牛
1
80-100公斤
壮马
1
30-40公斤
牯牛
1
介于壮牛和壮马之间
 
A.一壮牛拉犁
B.二壮马拉犁
C.一牯牛拉犁
D.二牯牛拉犁
4.
中国多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由来已久,如《唐律》的解释条文称:“准《户令》: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违此令文者,是为不均平。”这种制度的实行
A.源于人多地少的矛盾
B.推动多子多福观念形成
C.规范了耕织结合模式
D.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较小
5.
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
A.纺织技术的起源
B.制瓷技艺的高超
C.原始农业的滥觞
D.商品交易的活跃
6.
宋太祖在建国之年即颁布了《商税则例》,公开张布于官府屋壁。其内容包括:征收商税的物品种类;商业税的税种和税率;对偷税、逃税的处罚。此后,还取消了原割据政权针对商业的“苛细之敛”。这些举措
A.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B.有助于规范和发展商业
C.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D.构建起了经济法规体系
7.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这种现象折射出
A.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B.政府对土地开发的失控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
8.
明朝后期士人谢肇淛在评价历史上的帝王时,写道:“大约圣贤之君,百不得一;中上之资,十不得一。庸者什九,纵者十五,世安得不乱乎?”这段话
A.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曲折地批判了现实政治
C.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D.放弃了成贤成圣的理想
9.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10.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
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B.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
D.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