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6.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和农业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孟郊《织妇辞》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今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出生产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历史变化与小农经济有何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农民那些真实生活情况遭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受到哪些条件制约
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孟郊《织妇辞》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今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出生产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历史变化与小农经济有何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农民那些真实生活情况遭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受到哪些条件制约
3.单选题- (共9题)
8.
有学者认为“三千年前中国最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夏朝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后母戊鼎代表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成就
B. 冶铁技术的出现不晚于春秋时期
C. 唐代丝织技术先进,私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D. 宋代白瓷开始出现,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 夏朝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后母戊鼎代表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成就
B. 冶铁技术的出现不晚于春秋时期
C. 唐代丝织技术先进,私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D. 宋代白瓷开始出现,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
B.有田者无力可耕 |
C.小农户个体经营 |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1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
12.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13.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昆山
A.女尊男卑的社会秩序 |
B.资本主义的萌芽 |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