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政治革命,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法国的封建制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奴隶制度的废除,我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根据美国的体制,我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奥巴马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创新”的制度指什么制度? 英国找到什么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1789年哪一件事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大革命?
(3)材料三中“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他颁布的哪一份法律文件使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根据美国体制总统的权利受哪些部门牵制?
材料一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政治革命,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法国的封建制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奴隶制度的废除,我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根据美国的体制,我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奥巴马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创新”的制度指什么制度? 英国找到什么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1789年哪一件事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大革命?
(3)材料三中“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他颁布的哪一份法律文件使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根据美国体制总统的权利受哪些部门牵制?
2.
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但也打破了人类生活的宁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材料三: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秋按照新的实力对比划分殖民地。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的加速了航空兵的发展,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也使译码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汽车运输的大量运用使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场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1)英国发明的“新生产方式”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崭新的生产方式”对英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 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什么现象?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主要目标是什么?以英国和德国为核心分别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
(4)材料四中各种新技术广泛用于一战,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认识?一战后形成怎样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一: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材料三: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秋按照新的实力对比划分殖民地。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的加速了航空兵的发展,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也使译码技术有了飞跃发展。汽车运输的大量运用使军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场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1)英国发明的“新生产方式”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崭新的生产方式”对英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 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什么现象?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主要目标是什么?以英国和德国为核心分别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
(4)材料四中各种新技术广泛用于一战,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认识?一战后形成怎样新的世界格局?
3.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三 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我们美国政府正在打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反对贫穷与经济不景气……我们正在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制度?为什么说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出现材料三1921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与苏俄(联)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4)材料四中所说“伟大的战争”指什么?打这场“战争”罗斯福采用什么方法?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三 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我们美国政府正在打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反对贫穷与经济不景气……我们正在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制度?为什么说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出现材料三1921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与苏俄(联)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4)材料四中所说“伟大的战争”指什么?打这场“战争”罗斯福采用什么方法?
2.选择题- (共19题)
9.
“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麦哲伦 |
B.哥伦布 |
C.达·伽马 |
D.郑和 |
10.
1777年在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 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当时发生了( )
A.《独立宣言》发表 | B.萨拉托加战役 |
C.约克镇英军投降 |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12.
据《盐城晚报》报道,预计2017年盐城与京沪高铁无缝对接,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盐城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 (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法国 |
13.
下列资料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研究主题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南北战争》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拿破仑法典》
④明治维新
①《南北战争》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拿破仑法典》
④明治维新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4.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人画了下图形象的揭示了当时的形势,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南北双方激烈的矛盾 |
B.奴隶制废存问题是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 |
C.说明了南北双方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
D.图片反映了当时林肯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摆脱殖民统治 |
1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两会”期间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史上,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B.大力发展教育 |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 D.提倡文明开化 |
17.
某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投票活动结果如下,某同学统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的总得票数应是( )
发明家 | 爱迪生 | 史蒂芬孙 | 爱迪生 | 卡尔.本茨 |
得票数 | 18 | 14 | 8 | 10 |
A.26票 | B.22票 |
C.28票 | D.42票 |
18.
2015年10月2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下图是其座驾奔驰S的LOGO,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品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 )


A.富尔顿 | B.史蒂芬孙 |
C.莱特兄弟 | D.卡尔•本茨 |
19.
下列说法在当时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09年一批商人乘轮船从英国到美国 |
B.1863年林肯打电话给前线军队下达指示 |
C.1890年美国的工人在电灯下工作 |
D.1916年欧洲弥漫世界大战的硝烟 |
20.
它被称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由它发出的一颗子弹击穿了斐迪南大公的脖子,随后的四年多,就有1000多万人因此而丢掉性命。文中的“它”指(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萨拉热窝事件 | D.攻占巴士底狱 |
21.
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场危机最早从美国股市崩溃开始 |
B.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造成 |
C.导致德、日、意三国法西斯上台 |
D.苏联正在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受到打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