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2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这一“大发现”与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
2.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奥康纳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2.简答题(共1题)

3.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走斯大林模式道路,到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请回答: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起止年份。
(2)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会议召开于何时?
(3)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单选题(共19题)

4.
明朝中后期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
A.出现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礼器B.开始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C.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5.
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有( )  
①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②日中为市、市坊分开  ③出现早市、夜市昼夜相连的现象 ④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成为当时著名的商业名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
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男耕女织
D.机械化生产
7.
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中,最能够形象地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生活情景的是
A.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B.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C.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D.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8.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材料说明
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
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D.农耕经济已普及至全国
9.
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问”。这反映了
A.市场规划混乱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中央集权削弱
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
10.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11.
他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航行一段时间后,船队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当船队再次见到陆地时,船员们惊讶地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而是向东,继而偏北。原来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他把它命名为“风暴角”。这里的“他”是指 (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2.
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A.荷兰B.英国C.法国D.德意志
13.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这段话说明早期殖民扩张(  )
A. 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B. 影响具有双重性
C. 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D. 标志着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4.
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B.血腥的殖民掠夺
C.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15.
根据对英国某镇十八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影响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工厂机械化冲击
16.
1876年,世界博览会在美国费城举行,清朝官员李圭参加会议回来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应属于当时的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7.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这说明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本国的封建主义的压迫
B.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C.我国经济基础的薄弱
D.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
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年代
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1865年
5571
5410
1875年
9780
9890
1895年
17169
14329
1905年
44710
22788
 
A.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增长趋势
B.进口始终大于出口
C.民族独立成了中外贸易的前提
D.出口始终大于进口
20.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
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
21.
1958年8月前后,新华社先后报道湖北长风农业社早稻亩产15361斤;安徽高丰农业社试验田早稻亩产16260斤;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上述报道反映的现象是
A.公私合营
B.城市化建设
C.“大跃进”
D.发展乡镇企业
22.
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年“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的推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