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3)两则材料反映的政策产生的相同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3)两则材料反映的政策产生的相同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的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张天琚《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实行手工工匠纳银代役制度,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纲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手工业管理的变化和影响。
材料一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的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张天琚《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实行手工工匠纳银代役制度,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纲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手工业管理的变化和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7.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8.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
C.都市中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
10.
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12.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l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马铃薯 |
B.小麦和水稻 |
C.马铃薯和小麦 |
D.水稻和玉米 |
13.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