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三)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材料一

(一)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三)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2.论述题- (共1题)
2.
小小的票证和方卡,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视角,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紧扣主题。
②运用所提供的图片材料。
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④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要求:①自拟题目,紧扣主题。
②运用所提供的图片材料。
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④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3.单选题- (共26题)
5.
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下列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所用原料大都是农户种植和采集所得 |
B.手工业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农户的需要 |
C.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的小手工业 |
D.其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
7.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 |
B.区域商帮的出现 |
C.交通运输的便捷 |
D.繁忙的海外商运 |
8.
我国古代经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史实发生于地区④的是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B.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
C.战国燕都出土铁器中含有经过淬火的钢件 |
D.北宋汴京的相国寺庙会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
9.
“大街小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前期的洛阳 |
B.北宋的开封 |
C.南宋的临安 |
D.元朝的大都 |
10.
每年春季阴历二月二的那一天,清朝皇帝都要沿袭从周朝传下来的礼制,在先农坛祭祀五谷神,并亲自扶犁耕田,众臣围观,仪式庄严隆重:同时,皇后率后宫众妃嫔在先蚕坛祭祀蚕神,这表明
A.清朝皇室依靠劳动自食其力 |
B.农桑仍是清朝社会经济主体 |
C.清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 |
D.周朝至清朝的经济政策丝毫未变 |
12.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最合理、论证最严谨的是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甲 |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
乙 |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
丙 |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
丁 |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4.
“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预备立宪 |
D.辛亥革命 |
15.
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
A.小农经济更加发达 |
B.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
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 |
16.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稅……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资金短缺 |
B.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
D.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
18.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外部原因是
年份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盈利指数 | -4.38 | 7.61 | 36.93 | 21.43 | 70.56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
20.
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达81人。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这表明
A.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 |
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趋势 |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D.洋务企业被外国人控制 |
22.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对八大展开的背景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是
A.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
B.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
C.确立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
D.实现党思想路线的投乱反正 |
25.
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 B.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
C.进行改革的意图已经出现 |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
26.
1978~1988年,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 |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
C.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
D.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当时农村生产力 |
27.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发性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