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近代化运动是随着16世纪商业革命的兴起而发生的。商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意大利,逐渐向西欧其它国家扩展,它不声不响地创造出新的上帝一商品和货币,宣布“赚钱是人类最终的一目的”,货币逐渐取代了封建特权,因为大规模的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他们作为品所有者来说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所有人来说全都平等的《至少在当地是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接”。不少土地贵族参与城市经济项目的,购买公司股票,政府债券等,社会资金在城市积淀下来,过去只有几万人的城镇,变为进行跨国贸易的商品集散地,各国经济出观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逐渐破坏了各国传统经济壁障,为商品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国内外条件,获利后的商人们纷纷建厂,把资金投入手工业,使得经济要素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过去只为本地区需要而生产的城市手工,开始为远方的更大市场而产生。
——编自章开远、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平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随着棉,丝织品大量卷入市场,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兴起,“国内市场也从这时起,有了真正的扩大”,大宗商昴运距离贸易所带来的高利润,促使商业资本向着贸易中心点集中,从而使一些贸易中心点迅速城市化,仅是府治所在地的苏州,成了全国性中心市场。在运河沿线,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共起。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江南地区的商业市镇众多,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丝织业中“大户”和“小户”就是这种分化的给果,这一时期,中国商品市场兴旺,而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刚刚起步,技术市场偶而有之。因此,它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业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西欧近代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西欧的近代化运动是随着16世纪商业革命的兴起而发生的。商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意大利,逐渐向西欧其它国家扩展,它不声不响地创造出新的上帝一商品和货币,宣布“赚钱是人类最终的一目的”,货币逐渐取代了封建特权,因为大规模的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他们作为品所有者来说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所有人来说全都平等的《至少在当地是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接”。不少土地贵族参与城市经济项目的,购买公司股票,政府债券等,社会资金在城市积淀下来,过去只有几万人的城镇,变为进行跨国贸易的商品集散地,各国经济出观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逐渐破坏了各国传统经济壁障,为商品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国内外条件,获利后的商人们纷纷建厂,把资金投入手工业,使得经济要素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过去只为本地区需要而生产的城市手工,开始为远方的更大市场而产生。
——编自章开远、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平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随着棉,丝织品大量卷入市场,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兴起,“国内市场也从这时起,有了真正的扩大”,大宗商昴运距离贸易所带来的高利润,促使商业资本向着贸易中心点集中,从而使一些贸易中心点迅速城市化,仅是府治所在地的苏州,成了全国性中心市场。在运河沿线,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共起。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江南地区的商业市镇众多,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丝织业中“大户”和“小户”就是这种分化的给果,这一时期,中国商品市场兴旺,而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刚刚起步,技术市场偶而有之。因此,它只不过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业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西欧近代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2.单选题- (共18题)
2.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故事中可以看出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
B.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C.“苏湖熟,天下足” |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
3.
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这反映出当时西汉时期
A.政府从经济和政治上抑制商人 |
B.官方垄断了商业的发展 |
C.政府把商人限制在小范围内活动 |
D.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 |
4.
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南北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南北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5.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 |
B.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
C.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 |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
6.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
D.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 |
8.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
C.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
D.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
9.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材料反映了
A.商业交易量的提升 | B.乡村草市规模的扩大 |
C.城市经济的活跃景象 | D.百娃生活的安逸祥和 |
10.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晋商
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
C.经济活动重“契约” |
D.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
11.
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
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
12.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
C.都市中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
13.
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
14.
2010年10月31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指( )
A.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 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 |
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 D.手工业商人人数众多 |
15.
《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
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
C.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 |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16.
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17.
《吕氏春秋•上农》中说:“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为消除这一现象,历代统治者多
A.重视“民贵君轻”的思想 |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18.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
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
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
19.
“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
B.商业经济的繁荣 |
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 |
D.市民阶层的扩大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