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四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0题)
2.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
B.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
4.
“(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
B.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D.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
8.
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数据摘自《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这表明
A.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 |
B.当时郡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 |
C.两汉时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D.统治者不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 |
9.
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
10.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
11.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