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李贽(1527~1602年) | 离经叛道,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
黄宗羲(1610~1695年) |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工商皆本等主张 |
顾炎武(1613~1682年)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和经世致用等主张 |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伏尔泰(1694~1778年) |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
孟德斯鸠(1689~1755年)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
卢梭(1712~1778年) |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2.单选题- (共5题)
2.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
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
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
3.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 |
4.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
5.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 |
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
D.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