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就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突破的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古代缺乏正真的科技人才,有人认为是古代中国强调实用技术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环境造成的。
就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突破的原因的观点任选一个或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就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突破的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古代缺乏正真的科技人才,有人认为是古代中国强调实用技术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环境造成的。
就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突破的原因的观点任选一个或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不懈努力。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主要是器物),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三 ***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四 可能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近代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并分别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土地革命时期的***对土地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关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方法。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的认识。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主要是器物),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三 ***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四 可能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近代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并分别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土地革命时期的***对土地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关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方法。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的认识。
3.单选题- (共13题)
3.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
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
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
4.
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C.引发了“商业革命” |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5.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 B.世界贸易组织 |
C.布雷顿森林体系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6.
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8.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11.
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
12.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13.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在康有为看来
A.违背了时代潮流而遭到反对 |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
C.是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
14.
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红军。”据此说明
A.孙中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 |
B.孙中山决定放弃对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追求 |
C.孙中山决定学习俄国,走俄国的路 |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发生了转变 |
15.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什么是“一国两制”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