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71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1/7

1.综合题(共3题)

1.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第196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该被挖出来。第199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别人奴隶的眼睛,或者打碎别人奴隶的骨头,他将付它价值的二分之一。第200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击落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该被同等的打掉。——《汉谟拉比法典》
(1)据图一,说说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相同条件有哪些?(2分)
(2)图二所示文明古国的遗存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说说《汉谟拉比法典》实质。(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亚非文明古国有何相同特点?(2分)
2.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材料二 废除世袭的氏姓制,设立中央机构。废除了皇室和贵族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第三,编制户籍和帐簿,实行“班田收授法”。第四,统一税收标准,实行“租庸调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分别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4分)
(3)谈谈你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2分)
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1)据材料一,说说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2分)
材料二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回国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是“世界奇观之书”。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材料二提及的“世界奇观之书”书名是什么?(2分)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有何不同?(4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

2.选择题(共14题)

4.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
B.
C.
D.
5.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6.
如图,图一所示文物是图二所示哪一文明区域的历史遗存
A.①B.②C.③D.④
7.
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
A.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D.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9.
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国衰弱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A.穷兵黩武导致帝国衰弱
B.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弱
C.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弱
D.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弱
10.

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

11.

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

12.
有人说:中世纪(特指欧洲的封建时代,即5~15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A.蛮族的统治
B.精神的缺失
C.神学的禁锢
D.教育的没落
13.
下表中“●”处可填的内容是( )
中国(西周)

先有爵,后有地
先有地,后有爵
大夫、诸侯都效忠天子
小封建主效忠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效忠国王
子承父业
子和女承父业
 
A.上古希腊
B.古代印度
C.古代日本
D.中古欧洲
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戴安澜(1904—1942年),安徽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逢中,不慎中弹负伤、逝世,享年38岁。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侵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中国远征军用出色的战绩证明,他们的英勇顽强不在盟军之下。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戴安澜签署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中国远征军的苦战虽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5.
“出东征,扫小亚,攻埃及,占两河,灭波斯,远印度”。此段话是对下列哪一次战争的描述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6.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17.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