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大公中学2017-2018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0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黄金时代”定义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悖经济常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机遇,经济突然发展。而后又没有惯性,戛然而止,这都是不可能。晚清新政时期已经制订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民国政府建立后,依照西方国家的模式,经济法制建设也有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机制;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无暇东顾,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结合,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黄全时代”。1918年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还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还是无暇东顾。大约到1922年才明显表现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但已具规模的民族资本在竞争中仍很活跃。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18-1922年的5年中,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最为活跃。其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约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航运业新设资本1万元以上的企业94家,投资总额1.74万元,为1860-1911年投资总额的1.02倍。仅1918-1922年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即超过此前半个多世纪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2.单选题(共17题)

2.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3.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4.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5.
我国古代史上,民营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开始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唐朝初期B.北宋晚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
6.
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铸造技术 ②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③用煤作燃料冶铁   ④焦炭炼铁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7.
(题文)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8.
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扶持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D.唐宋时期商业都会大量出现
9.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10.
(题文)“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
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禁绝中外贸易
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
④坚持平等交往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11.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12.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最有可能被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采用的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之区别”
C.“论法国革命对欧洲发展之贡献”
D.“试论振兴中华之必要性与途径”
13.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14.
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
A.列强侵略的弱化B.晚清政府的推动
C.世界性经济危机D.民国政府的鼓励
15.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
民族资本主义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许多爱国志士都把发展实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然而,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多重力量压制下发展十分艰难。下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代言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C.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也有起色,民族资本主义达到顶峰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7.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18.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
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3.选择题(共5题)

19.really, They, good, taste (. )(连词成句)

{#blank#}1{#/blank#}

20.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AD与BE平行吗?为什么?

解:AD∥BE,理由如下:

∵AB∥CD(已知)

∴∠4={#blank#}1{#/blank#}({#blank#}2{#/blank#})

∵∠3=∠4(已知)

∴∠3={#blank#}3{#/blank#}({#blank#}4{#/blank#})

∵∠1=∠2(已知)

∴∠1+∠CAF=∠2+∠CAF({#blank#}5{#/blank#})

即{#blank#}6{#/blank#} ={#blank#}7{#/blank#}

∴∠3={#blank#}8{#/blank#}({#blank#}9{#/blank#})

∴AD∥BE({#blank#}10{#/blank#})

21.如今,刷卡机广泛应用于银行、超市.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能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图中能反映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   )
22.如今,刷卡机广泛应用于银行、超市.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能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图中能反映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   )
23.如今,刷卡机广泛应用于银行、超市.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能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图中能反映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