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9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共10题)

2.
《齐民要术》:“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意为窄),劳欲再。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以上材料不能反映
A.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B.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注意改进生产工具
3.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
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具有下列哪个特点
A.呈现多元化结构
B.农业是其根本点
C.小农经济为主体
D.农与工商虞并举
5.
《明太祖宝训·理财》记载:“洪武十九年(1386年)三月戊午,太祖谕户部臣曰:‘善理财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财以阜民。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有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民不废耕,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记载了明朝初年的商业政策
B.折射出明朝初年经济状况不佳
C.体现了朱元璋的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明朝初年曾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6.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7.
《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来
C.南朝政府仍推行重农政策
D.重视兴修水利农业产量提高
8.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应用于生活实践
9.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博弈论中有一个叫“帕累托改进”的经济学概念,意思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下列最可能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商鞅以土地私有取代井田制度
B.杨炎以两税法取代租府调制
C.王莽以“王田”取代土地私有
D.王安石以青苗法抑制高利贷
11.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祟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