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9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4/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材料二中提到的“老人”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4)“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举措?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
(6)这位老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探索,产生了什么理论?体制。

2.单选题(共21题)

2.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3.
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农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6.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 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 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C. 灌溉工具 D. 用来舂米的工具
7.
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8.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9.
下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0.
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1.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新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12.
“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    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    ④夜市的繁荣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于
A.汉代B.六朝时期C.唐代D.宋代
14.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提倡工商皆本
15.
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B.端正民心民志
C.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D.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16.
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其中的“工作之人”是指
A.政府机关人员B.农业生产者C.贵族与官僚D.工商业者
17.
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18.
下列是张明把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与他们创办的企业进行的连线搭配,其中错误的是
A.张謇——大生纱厂B.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C.陈启沅——发昌机器厂D.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19.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1.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2.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3.选择题(共15题)

23.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3,弦AB长为24,则点OAB的距离是(  )

24.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3,弦AB长为24,则点OAB的距离是(  )

25.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


26.新华网:【博文】两会议程徐徐展开,围绕两会各类热点话题已呈沸腾之势。借助网络,全社会正以空前的规模和热情围观互动。关注两会就是关注国家和自己的命运,聚焦话题就是共同思考处境和出路。

【跟帖】@聂军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不关注国家的命运,怎么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呢?

@二木三羊:关注两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认为应该把委员的提案全部公之于众,让老百姓知情参与,共同进行评判,关注高的提案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27.新华网:【博文】两会议程徐徐展开,围绕两会各类热点话题已呈沸腾之势。借助网络,全社会正以空前的规模和热情围观互动。关注两会就是关注国家和自己的命运,聚焦话题就是共同思考处境和出路。

【跟帖】@聂军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不关注国家的命运,怎么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呢?

@二木三羊:关注两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认为应该把委员的提案全部公之于众,让老百姓知情参与,共同进行评判,关注高的提案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28.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29.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30.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 )

31.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 )

32.2008年11月7日,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是_________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_________。( )

33.2008年11月7日,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是_________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_________。( )

34.2008年11月7日,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是_________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_________。( )

35.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情怀③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各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36.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情怀③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各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37.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