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9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数据一: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材料二
数据一: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数据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数据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材料三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

2.单选题(共15题)

2.
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万历时嘉善县“纺之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B.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男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下降
D.资本主义萌芽已得到发展
3.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大倒退
C.私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D.手工业部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4.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 战国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5.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6.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7.
下表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其中②代表的国家是下表
年份国家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705
371

65
1770

——
811
 
A.荷兰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法国
8.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下表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殖民活动的影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推动
C.圈地运动的促进
D.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9.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D.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10.
观察下图,属于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A.A
B.B
C.C
D.D
11.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群起攻击。他们认为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这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严重影响近代化的进程
B.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阻碍社会的进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D.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12.
以下四幅图示中最能客观反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B.
C.
D.
13.
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手工制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
 
1893年
1910年
1920年
手工制品
81.8
41.4
39.4
 
A.手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加剧
B.完全沦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C.小农经济对西方经济侵略的顽强抵制
D.手工制品在国际贸易中需求总量减少
14.
195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这种做法
A.推动“一五”计划的全面实施
B.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
C.违背数据统计工作的客观规律
D.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5.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6.
1979年2月,湖南攸县县委宣布“包产到组联产计酬不准搞”,担心的是,这样搞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分田单干;怕发展下去控制不了局势,收不了“网”;怕打乱生产秩序,造成减产。这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遭到挫折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3.选择题(共1题)

17.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