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2)根据材料二、三,概况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概况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哪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材料二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它的作用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分和组织形式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这次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华网
材料二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哪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材料二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它的作用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分和组织形式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这次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6题)
8.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生产力进步致使井田制瓦解 | B.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失效 |
C.商品交易已经突破空间限制 | D.建立章程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
11.
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18世纪60年代(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C.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 |
D.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
12.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
B.石油工业的发达 |
C.蒸汽动力的应用 |
D.电器的广泛使用 |
15.
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在于
A. 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C. 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D.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A. 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C. 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D.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19.
有同学收集了--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B.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
C.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潮流 |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这是因为
A.辛亥革命没有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帝国主义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 |
22.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23.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25.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带有主观臆断性 |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
2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