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15题)
3.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
4.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5.
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6.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
B.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
C.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
D.清商帮势力强大 |
7.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派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
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8.
奥斯曼帝国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例,1580年是1:60,1590年为1:120,1640年为1:250。货币贬值导致奥斯曼帝国政府岁入锐减,从1534年的500万金币下降为1591年的250万金币。与此同时,小麦的价格在16世纪上涨20倍。这反映了
A.殖民掠夺促使世界市场形成 |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经济剧烈变动 |
C.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进行 |
D.奥斯曼帝国丧失对世界航路的控制 |
9.
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 1870年 | 1890年 | 1910年 | 1913年 |
德国 | 18 | 40 | 89 | 100 |
英国 | 44 | 62 | 85 | 100 |
美国 | 11 | 93 | 89 | 100 |
A.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 |
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
C.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
有学者认为: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以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说明
A.工场时代,妇女思想解放 |
B.女权运动开始,民主政治进步 |
C.工业时代,妇女角色改变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1.
《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政治和军事动机 |
B.经济和政治动机 |
C.经济和宗教动机 |
D.政治和宗教动机 |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A.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C.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
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13.
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
C.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 |
D.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 |
14.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
C.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
15.
(题文)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证明作者观点的是
A.轮船招商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福州船政局 |
16.
1992-1995年,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在以年增长率5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注册资金的增长速度超过80%,甚至在个别年份成几倍增长。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转型进程加快 |
B.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 |
C.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
D.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