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六中、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6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来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2.单选题(共14题)

2.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3.
中国古代出现了表现形式各异的广告,如实物广告、幌子招牌广告、装饰广告、诗歌广告等。《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市西里之人多酿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季夏六月,以罂贮酒,暴日中一旬,酒味不动(浓香不减之意),饮之香美而醉。京师朝贵多出郡远相饷馈,逾以千里。”材料表明
A.广告宣传推动了商品销售
B.实物广告效果优于其他广告
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宋代民众文娱生活丰富多彩
4.
下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5.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6.
敲窗人Knocker-up这一种职业出现在19世纪的英格兰,当时闹钟尚未发明,敲窗人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沿街挨家挨户敲窗户,以叫醒要起床的男人们。每个被叫醒的人会给他几便士。材料中需要按时起床的男人们主要是
A.为了准时到工厂上班
B.听广播关注天气情况
C.躲避德军白天的轰炸
D.准备及时到达下议院
7.
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8.
下图是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坚船利炮打开世界贸易通道
B.世界殖民帝国地位开始确定
C.重商主义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
观察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图中的参议院大厅里,参议员们在开会时还不时向后张望。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托拉斯”、“铜业托拉斯”、“食糖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等。请问上述现象开始出现于
A.开辟新航路时期
B.早期殖民掠夺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0.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11.
“古人忠愤,异代略同,借热情规划商情,要与前人分一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望大家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这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极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作了全方面准备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13.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通货膨胀酿成社会危机
14.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15.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3.选择题(共1题)

16.商场里的数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