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熠《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熠《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2.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那些变化?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那些变化?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2.单选题- (共15题)
5.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
6.
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土地兼并的炽烈 C. 重农抑商的放松 D. 重利风气的盛行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土地兼并的炽烈 C. 重农抑商的放松 D. 重利风气的盛行
8.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以下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
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
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9.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交通有了较大进步 |
B.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D.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11.
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 |
C.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传入中国 |
12.
鸦片战争后有人记载:“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 |
B.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
C.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 |
D.中国市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 |
13.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人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收入来源 | 1850年前 | 19世纪90年代早期 | 20世纪初 |
地税、贡粮 | 30 | 32 | 33 |
外贸关税 | 4 | 23 | 39 |
捐纳功名及官职 | 4 | 5 | 4 |
其他收入累计 | 5.6 | 28 | 27 |
总计 | 43.6 | 88 | 103 |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15.
1922年4月,“直奉战起,且延数周之久,津浦、平汉两路,交通断绝”。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所有车辆,多被军队扣用,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全腐烂”。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海,车辆被军人扣用,无法输运,乃出运动费11万元,该商始得以装车。货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矣”。上述材料表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
①军阀混战阻碍了商品流通
②内战频繁加重了巨商的负担
③中国国内市场被严重分裂
④国内货币与度量衡不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①军阀混战阻碍了商品流通
②内战频繁加重了巨商的负担
③中国国内市场被严重分裂
④国内货币与度量衡不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
C.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 D.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