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5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2.
经济政策是国家意志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一五”计划的宣传画《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发行的宣传海报《WorkPaysAmerica(工作付酬的美国)》。

材料三《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措施是什么?有何目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2.单选题(共8题)

3.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C.辣椒
D.水稻
4.
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6.
经过不断殖民扩张和争夺,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7.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习俗
B.技术
C.制度
D.思想
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
A.外资企业
B.民族工业
C.洋务企业
D.买办企业
9.
下图反映的重大经济建设成就(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的取得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九五”计划时期
10.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