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3课 古代商业的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56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4分)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6分)

2.单选题(共7题)

2.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商业繁荣
C.商人众多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3.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A.泉州B.广州C.南京D.上海
4.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5.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6.
中国古代的乡村集市称为“草市”,“草市”的特征有
①远离城镇
②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③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④不受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  )。
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
C.波斯、阿拉伯商人D.西藏商人
8.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3.选择题(共2题)

9.玲玲在街上看到一辆车牌为“湘A 26437”自己家乡的汽车。玲玲的家乡在(    )
10.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