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53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3.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4.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5.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6.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7.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8.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9.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0.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非洲
C.亚洲D.大洋洲
11.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12.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民主运动的推动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14.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5.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6.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后,所产之煤行销各地,外国煤进口锐减。这说明(    )
A.洋务企业的兴办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能够使中国达到富强
C.开平煤矿给附近地区提供廉价燃料
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先进

3.选择题(共6题)

17.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1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一楼到五楼教室做的功相同,做功的快慢程度却不同.用来表示小明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

19.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