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5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创立的儒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四: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体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仲舒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位近代思想家?在对待孔子及其思想的问题上,你赞同材料三还是赞同材料四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20题)

2.
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C.自耕农的比例增加
D.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3.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4.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5.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6.
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纺织
B.制瓷
C.冶铁
D.煮盐
7.
1757年,乾隆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且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造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8.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在教育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10.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支持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1.
某同学读到一篇论文,文中的关键词有三大发明、“存天理,灭人欲”、词、关汉卿等,这篇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B.《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
C.《关汉卿与元曲》
D.《商品经济与词的发展》
12.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推动了文艺复兴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打败了骑士阶层
13.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对新航路开辟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4.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司南
D.火药
15.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其发展演变过程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6.
宋代词坛上,柳永是一面鲜亮的旗帜。下列选项中,属于后人对其赞誉的是
A.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B.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关
C.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D.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17.
明人臧懋循《元曲选序一》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采之乐府,而粗者杂以方言。”元曲的“不工”特色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衰落
C.说明元代缺乏高水平的作家
D.深受汉代乐府诗风格的影响
18.
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
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
B.证明了蔡伦对“纸”的发明
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
D.反映了造纸技术发明艰难
19.
汉字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文字。其演变发展脉络为
A.篆书﹣甲骨文﹣楷书﹣隶书
B.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C.甲骨文﹣楷书﹣隶书﹣篆书
D.篆书﹣隶书﹣楷书﹣甲骨文
20.
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市井风俗的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阎立本《步辇图》
21.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C.强调社会责任感
D.重建伦理秩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