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补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49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在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不断调整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三: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宋朝通商惠工的主要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
古今中外无论何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历来政府都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
(4)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四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共18题)

4.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5.
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6.
“山田久欲拆,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7.
(题文)《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B.松土挖土C.除草培土D.开沟播种
8.
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9.
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解体
B. 商品交易活跃
C. 人口大量流亡
D. 重农政策被废除
10.
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搜集的一组图片,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手工技艺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的兴起
D.城市布局的变化
11.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的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的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的稳定
12.
(题文)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13.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4.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1841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贸政策的调整
B.黑人奴隶的反抗
C.人道主义觉醒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5.
为了证明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一位外国人考察了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统治下的英国,以下属于“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的是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
C.电梯
D.奔驰汽车
16.
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
B.日本的经济掠夺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7.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写道:“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由此可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主要是为了
A.伸张民权
B.抵抗侵略
C.振兴工业
D.挽回利权
18.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19.
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
A. 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 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
C. 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 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
20.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1.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