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1)史实: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推论:采邑制下,领主和封臣形成封建等级关系。(▲)
(2)史实:1612年教皇命令红衣主教贝拉明警告伽利略不得再坚持和宣传哥白尼学说。
1616年罗马11名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向宗教裁判所递交的报告中宣布哥白尼学说为异端。
——朱健榕《哥白尼学说在当时影响了谁》
推论:17世纪教会成为科学发展的阻碍。(▲)
(3)史实:如果找到大量出产黄金和香料之地,吾将留下尽力收集。为此,吾当继续航行,直至找到黄金产地。
——《哥伦布日记》
推论:追求财富是哥伦布远洋航海的动力。(▲)
(4)史实: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推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丧失一切权利。(▲)
(5)史实: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各地同步发展。(▲)
(6)史实: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
——摘编自张静《戴高乐为何阻止英国加入欧共体》
推论:法国反对欧洲的联合。(▲)
(1)史实: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推论:采邑制下,领主和封臣形成封建等级关系。(▲)
(2)史实:1612年教皇命令红衣主教贝拉明警告伽利略不得再坚持和宣传哥白尼学说。
1616年罗马11名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向宗教裁判所递交的报告中宣布哥白尼学说为异端。
——朱健榕《哥白尼学说在当时影响了谁》
推论:17世纪教会成为科学发展的阻碍。(▲)
(3)史实:如果找到大量出产黄金和香料之地,吾将留下尽力收集。为此,吾当继续航行,直至找到黄金产地。
——《哥伦布日记》
推论:追求财富是哥伦布远洋航海的动力。(▲)
(4)史实: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推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丧失一切权利。(▲)
(5)史实: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各地同步发展。(▲)
(6)史实: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
——摘编自张静《戴高乐为何阻止英国加入欧共体》
推论:法国反对欧洲的联合。(▲)
2.综合题- (共2题)
2.
情境分析: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1)情景一:英国过去之所以保护北美殖民地,完全是从本身利益着想,并不是为了爱护美国人民。他指出独立的好处,因为这样不但给美洲带来了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地,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潘恩《常识》
分析:根据情境,指出潘恩认为北美为何需要独立?潘恩的思想受到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在潘恩思想的影响下,北美开始争取独立的战争,请写出战争开始的标志?
(2)情景二:“我天生反对奴隶制度,然而我从不认为总统职位赋予我的权力是无限的,是可以使我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感情采取官方行动的。”“当解决奴隶制的时机到来时,我确信我一定会尽我的职责,哪怕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分析:“解放奴隶制的时机”指的是什么?林肯为解决奴隶制颁布了什么法令?从情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林肯的什么品质?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1)情景一:英国过去之所以保护北美殖民地,完全是从本身利益着想,并不是为了爱护美国人民。他指出独立的好处,因为这样不但给美洲带来了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地,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潘恩《常识》
分析:根据情境,指出潘恩认为北美为何需要独立?潘恩的思想受到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在潘恩思想的影响下,北美开始争取独立的战争,请写出战争开始的标志?
(2)情景二:“我天生反对奴隶制度,然而我从不认为总统职位赋予我的权力是无限的,是可以使我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感情采取官方行动的。”“当解决奴隶制的时机到来时,我确信我一定会尽我的职责,哪怕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分析:“解放奴隶制的时机”指的是什么?林肯为解决奴隶制颁布了什么法令?从情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林肯的什么品质?
3.
综合探究:国际形势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某校九年级一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二 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据材料一、二,指出德国敢于挑战英国的原因。据材料二,说明英德等列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危机期间,德国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一半,失业工人近七百万,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农业危机也很严重,农产品价格暴跌,大批小农户破产……希特勒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迎合不满现状的社会各阶层的心理,进行蛊惑宣传,扩大纳粹的影响。
——刘绪贻《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四 1938年9月,不顾捷克政府的意愿,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给希特勒提供了方便,允许德国兼并苏台德区。法国和英国都不愿意为保护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而冒与德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危险……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国内后,宣称这个会议已经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据材料三,指出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出于什么考虑允许德国兼并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是否带来了和平?请举例说明。
材料五

(3)漫画《胜利》创作于二战时期,“雪茄”“长烟嘴”“烟斗”代表着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烟斗”代表谁?指出漫画《胜利》的含义。两幅漫画反映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4)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为什么“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什么方式逐渐代替军事力量成为处理国际问题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二 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据材料一、二,指出德国敢于挑战英国的原因。据材料二,说明英德等列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危机期间,德国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一半,失业工人近七百万,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农业危机也很严重,农产品价格暴跌,大批小农户破产……希特勒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迎合不满现状的社会各阶层的心理,进行蛊惑宣传,扩大纳粹的影响。
——刘绪贻《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四 1938年9月,不顾捷克政府的意愿,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给希特勒提供了方便,允许德国兼并苏台德区。法国和英国都不愿意为保护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而冒与德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危险……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国内后,宣称这个会议已经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据材料三,指出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出于什么考虑允许德国兼并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是否带来了和平?请举例说明。
材料五

(3)漫画《胜利》创作于二战时期,“雪茄”“长烟嘴”“烟斗”代表着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烟斗”代表谁?指出漫画《胜利》的含义。两幅漫画反映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4)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为什么“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什么方式逐渐代替军事力量成为处理国际问题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3.选择题- (共23题)
6.
阿迪加在小说《白老虎》中写道:“印度这个国家在她最富强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动物园,一个自给自足、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动物园……姓哈尔维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贱民挑粪。”这一描述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印度曾推行( )
A.班田收授法 | B.租庸调制 | C.分封制 | D.种姓制度 |
11.
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从那时起,“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按照这一观点,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新航路开辟 | D.第一次工业革命 |
12.
恩格斯认为文艺复兴“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新的一幕。”材料中“它们”指的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 |
B.马克思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法国启蒙思想 |
13.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
C.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D.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
16.
合众国总统发布宣言:“1863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 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宣言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 B.扩张了美国领土 |
C.加速了北方的胜利 | D.建立了联邦政府 |
24.
“我们的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 分地完成这一任务。”罗斯福总统为落实这一设想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工业指导 | B.调整农业生产 |
C.兴办公共工程 | D.保障工人权益 |
4.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