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人类历史上大河流域和海洋沿岸都曾诞生辉煌的文明,这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丰富人类文明的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大河文明的灿烂】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非文明图》

【海洋文明的辉煌】
材料二:在现代西方国家语言里,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语言中的“民主”一词,都是从古希腊语的“demokratia”一词演变而来。
【不同文明的交流】
材料三: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1)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请说出材料员一图中A、B、C三处文明区域出现的古老文字。
(2)材料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除了希波战争这种方式外,还有什么文化交流的方式?请举一例说明。
【大河文明的灿烂】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非文明图》

【海洋文明的辉煌】
材料二:在现代西方国家语言里,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语言中的“民主”一词,都是从古希腊语的“demokratia”一词演变而来。
【不同文明的交流】
材料三: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1)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请说出材料员一图中A、B、C三处文明区域出现的古老文字。
(2)材料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除了希波战争这种方式外,还有什么文化交流的方式?请举一例说明。
2.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1)根据所学,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列表。(至少包括开始时间、主要标志、时代特征三项)
(2)从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你有何感悟?
(1)根据所学,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列表。(至少包括开始时间、主要标志、时代特征三项)
(2)从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你有何感悟?
4.
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你认为“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九国公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恶劣影响?
(3)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世界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你认为“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九国公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恶劣影响?
(3)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世界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俄)粮食产量变化表(单位:亿普特)
材料二:一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曾经历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百度百科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影响几乎变成了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特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间苏联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这一时期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美国在解决这一事件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
(4)从俄美两国的政策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苏联(俄)粮食产量变化表(单位:亿普特)
时间 | 1913 | 1921 | 1923 | 1925 |
产量 | 39.39 | 23.13 | 34.55 | 44.24 |
材料二:一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曾经历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百度百科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影响几乎变成了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特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间苏联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这一时期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美国在解决这一事件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指的是什么?
(4)从俄美两国的政策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8题)
6.
米兰多拉(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
A.君权神授思想 | B.人文主义思想 |
C.天赋人权思想 | D.民主科学思想 |
9.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促使英国崛起和发展的因素有
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最早开展工业革命
③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开展三角贸易
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最早开展工业革命
③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开展三角贸易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等 |
B.贝多芬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等 |
C.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
D.现代美术史上最有成就的画家是毕加索,代表作有《格尔尼卡》等 |
12.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宣言中“三国同盟成员国”指的是
A.德、意、奥 | B.美、英、苏 | C.德、意、日 | D.英、法、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