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3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有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2)材料一、二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百分比
其他国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2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中外重大发明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500 年后中西重大发明所占比重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

2.单选题(共13题)

3.
(题文)“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机户与工匠关系紧密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4.
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
A.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B.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
C.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
D.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5.
公元 751 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 俘 2 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学者季羡林称此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 转移”,该技术最有可能是
A.造纸术
B.火药
C.人工磁体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6.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C.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7.
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刘邦,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地位得以提升
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
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
8.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9.
(题文)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10.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西汉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游侠坚守自己奉行的道义,为别人排难解纷,敢作敢为,信守言诺,值得称颂;班固在《汉书》中认为这些游侠不遵守制度,不尊重权威,身为小民而行使生杀大权,死有余辜。这反映出
A.司马迁与班固的境界高下有别
B.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因时因人而异
C.时代背景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D.两汉游侠群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2.
下列四大发明及其应用成就在宋元时期的表现是
A.造纸工艺开始成熟B.出现雕版印刷技术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3.
蔡邕《笔论》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据此可知书法是
A.自然形式之美B.自然之美与人之审美的统一
C.道德精神之美D.以“意在笔先”为创作特点
14.
有人这样评论某位词人:“他(她)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 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下列人物,最 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15.
泰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托古改制”,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对此,最符合的史学理念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历史是虚无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