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3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7/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⑴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⑵ 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暑袜店”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四,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2分)

2.单选题(共20题)

2.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4.
明朝中后期,松江有“暑袜店有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大多数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主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5.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最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6.
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以末敛之,以本守之”,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农民贫穷
B.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7.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8.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9.
隋唐时期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纸币的广泛流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0.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1.
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 证明了地圆学说     D.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12.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扩大的需要
B.工艺技术的提高
C.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14.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15.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6.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7.
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18.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9.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
曾国藩曾经说过:“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从中能看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
21.
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B.《诗经》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3.选择题(共10题)

2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

23.从19世纪40年代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的侵略我国(   )
24.从19世纪40年代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的侵略我国(   )
25.从19世纪40年代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的侵略我国(   )
26.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blank#}1{#/blank#}。

27.

,则 {#blank#}1{#/blank#}.


28.下边漫画反映的现象启示我们

老板迷信招工 属相都要是猪
29.下边漫画反映的现象启示我们

老板迷信招工 属相都要是猪
30.

直接写出得数。

0×53={#blank#}1{#/blank#}        

66÷6={#blank#}2{#/blank#}               

60×2={#blank#}3{#/blank#}           

48÷4={#blank#}4{#/blank#}

0÷9={#blank#}5{#/blank#}             

606÷6={#blank#}6{#/blank#}             

60÷2={#blank#}7{#/blank#}         

408÷4={#blank#}8{#/blank#}

31.

如图,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

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