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么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我已将适的权力给与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力不可以相互侵犯。——梭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么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5题)
2.
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B.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
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
3.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 |
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
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
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
5.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A.崇尚神学迷信 |
B.吸收道家学说 |
C.倡导学以致用 |
D.动摇儒学正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