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中2018-2019年度高二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3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2.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观点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3.
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图中"里坊"的命名旨在
A.打破坊市界限
B.规范城市布局
C.重视教化百姓
D.突破地域限制
4.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5.
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A.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B.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6.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7.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A.综合性B.真实性
C.虚拟化D.随意性
8.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9.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10.
(题文)“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
B.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C.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
D.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
11.
下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
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术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12.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3.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14.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5.
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据此可知,曾国藩主张
A.中体西用
B.经世致用
C.师夷长技
D.世道必进
16.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17.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18.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点”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19.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C.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20.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21.
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
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3.选择题(共4题)

22.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   )

23.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   )

24.

近年来,少数中国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被国内外媒体爆料,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    )

25.

近年来,少数中国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被国内外媒体爆料,对此,你想对这些人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