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展(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25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在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不断调整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三: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宋朝通商惠工的主要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15题)

2.
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4.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5.
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激化阶级矛盾
B.打压商人群体
C.削弱军队实力
D.阻碍经济进步
6.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
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
7.
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8.
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这说明()
A.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9.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10.
唐朝时的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况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外。每科场文人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当时
A.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积极性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D.政府对商人压制和歧视
11.
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南北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13.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
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
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
14.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
15.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④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6.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指开发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