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2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4

1.论述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 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 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 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是古代希腊社会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为人们思想的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使人们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在理论思维领域里,对人类自身的力量,对人在自然界和神灵面前的地位,对现存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等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把人本思想从初期形态推进到一个较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新阶段。对人本思想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应首推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突破了自然哲学的框架,提出了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变现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态度是否定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统治着全部文化,神是宇宙的中心,排斥理性思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能通过禁欲修行,寄希望于死后的“来世”。随着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打破思想禁锢对生产力的约束,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展开,渗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但又超越了它的局限。

——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人本思想的本质差异。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2)材料二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3.单选题(共9题)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
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
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
6.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8.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9.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C.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D.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10.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11.
“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该诗中描述的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促进欧洲迎来地理大发现
12.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之后,秉性端正、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传统观念受到社会经济变动的冲击
D.明代商人更注重道德修养,形象得以改观
13.
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