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2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连线
(1)汉A晋商
(2)唐B纸币
(3)宋C曲辕犁
(4)明D青瓷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荷兰人而论,根据公司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的务款,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公司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土著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二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身为垄断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业对手、华尔街、法院、国会。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在老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
——摘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浦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垄断组织的不同之处。

2.判断题(共6题)

3.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
4.
商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5.
西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6.
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7.
北宋汴京承装西周以来城市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8.
到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3.单选题(共28题)

9.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0.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藩属国贡品
B.官营作坊
C.民营作坊
D.家庭作坊
11.
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纹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据此可知汉代
A.实行重商政策
B.商品经济繁荣
C.鼓励纺织刺绣
D.农民生活困苦
12.
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宋代
A.士大夫追逐名利
B.社会道德沦丧
C.弃农经商成潮流
D.社会观念变化
13.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大船因搁置而烂掉。据此可知明朝
A.推行海禁政策
B.鼓励对外贸易
C.造船技术落后
D.禁止对外交往
14.
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不再被视为不体面的事,反而成为致富的好途径。儒商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重农抑商政策已废除
B.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
C.八股取士扼杀读书人
D.专制统治强化的结果
15.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纺织技术发达,丝绸之路畅通
B.绒锦等纺织品的流行
C.明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达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16.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起的作用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都江堰
17.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机户出资,计日授值
B.集体经营,简单协作
C.集体经营,分工合作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18.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土地兼并的加剧
C.分封制度的瓦解
D.自然经济的产生
19.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接受赏赐
B.抢占民田
C.土地兼并
D.开垦荒地
20.
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
A.杜绝了土地兼并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提高了农民地位
D.保证了生产时间
21.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是
A.租佃经营
B.田庄经营
C.集体经营
D.个体经营
22.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3.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4.
“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以下四人中已经到达亚洲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亚美利哥·韦斯普奇
D.麦哲伦
25.
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归来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横渡大西洋并抵达美洲
B.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D.开辟了亚洲到非洲的海上航路
26.
最早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意大利
C.英国
D.荷兰
27.
在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最初“原料”中,有一群人被称为“不情愿的移民”。“这群人”主要属于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
28.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轮船的出现
B.蒸汽机车的出现
C.采矿和冶金技术的飞速提升
D.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29.
20世纪初,欧美各国大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不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B.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
C.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轻视
D.欧洲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30.
15世西欧出现“寻金热”的主要经济根源是
A.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上升
B.封建主者侈腐化消费大量财富
C.金银大量外流造成货币枯竭
D.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金银短缺
31.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中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32.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官僚资本的压迫
D.繁重的苛捐杂税
33.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
A.提倡在中国发展实业
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抵制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利权
34.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
3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
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自给自足
D.没有雇佣劳动力
36.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4.选择题(共1题)

3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6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